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重點發展區域,擁有獨特的優勢和資源,本港青年應如何把握當中的機遇?粤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主席莊守堃早前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的學生分享大灣區發展機遇,他指出大灣區的核心定位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亦是未來中國的核心城市群,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呼籲學生應多關注大灣區的政策動態,主動學習跨文化溝通技能成為「灣區通」。
莊守堃在講座中首先向學生介紹大灣區的成立背景和現況。(周令知攝)
莊守堃除了是粤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主席外,亦是中國僑聯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以及多個青年組織的主席,包括香港陽江青年總會和香港陽東青年企業家協會主席。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僅次於東京灣區
莊守堃表示,大灣區是9+2世界級城市群,由澳門、香港和廣東省9個城市組成,土地面積超過5.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8,600萬人。在2023年,其經濟總量高達14.6萬億人民幣,僅次於東京灣區。在世界四大灣區中,粵港澳大灣區屬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和經濟增速最快的灣區。
莊守堃指出,大灣區將為本港在產業、科技和政策方面帶來發展機會。(周令知攝)
香港享獨特優勢 便利青年在大灣區發展
大灣區的蓬勃發展為本港帶來多方面的機遇。莊守堃指出,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而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亦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的新定位,大灣區將為本港在產業、科技和政策方面帶來發展機會,當中形成的粵港澳協同產業鏈,有助新興產業如低空經濟、綠色能源和生物醫藥方面的發展。
此外,大灣區雲集全球頂尖科研集群,匯聚大量新型研發機構,大灣區青年科學家計劃亦為本港學生提供實習和交流的機會,港澳青年不但享有創業補貼和稅收優惠,在教育、醫療和職業資格亦能互通互認,都有助便利人才流動。
莊守堃稱,大灣區青年科學家計劃為本港學生提供實習和交流的機會。(周令知攝)
促學生多留意灣區發展動態 規劃未來
對於學生應如何把握大灣區的機遇,莊守堃指出,本港年輕人除了要多主動留意大灣區的動態外,亦應在學業規劃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行動,例如選修STEM課程,參與大灣區科創比賽和假期實習計劃,亦可參與「大灣區青年文化節」和「粵港澳電競聯賽」等活動來裝備自己。他最後強調,對本港青年而言,大灣區並非遙不可及的藍圖,而是觸手可及的舞台,呼籲學生多了解青年在大灣區就業創業的情況,為未來做好準備。
講座旨於加強學生對大灣區認識,向青年推廣大灣區發展機遇。(周令知攝)